[血液] 紅血球數量 (Red Blood Cell Count)

什麼是紅血球

紅血球是血液中最多的一種血細胞,由骨隨製造,負責攜帶氧氣到全身細胞。紅血球有120天的壽命,老化後由脾臟破壞,若在『生成→脾臟破壞』的過程中發生異常將造成貧血,可以由下列三項數值診斷:

  • 血紅素量Hb: 血紅素量(g)/每100ml全血。
  • 紅血球數量RBC: 指末梢靜脈血中每單位體積的紅血球數量。用「紅血球數目/cumm」表示。
  • 紅血球容積比Hct: 全身血液中紅血球所佔體積比率,用百分比(%)表示。

為什麼要檢驗

知道自己是否貧血。

 參考值

  • 紅血球數量(RBC):
    男: 4.5~6.1 百萬/cumm
    女:3.9~5.3 百萬/cumm
  • 紅血球容積比(HCT):
    男: 38~52%
    女: 33~46%
  • 血紅素量(HB):
    男: 13.5~18 g/dl
    女: 11.8~16 g/dl

該怎麼照顧自己呢?

  1. 與專業藥師或醫師討論是否因服用藥物引起的貧血。
  2. 突然蹲下站起變換姿勢時,應注意安全。
  3. 均衡飲食,適量補充造血原料鐵、葉酸、維生素B12。
  4. 維生素C可幫助鐵吸收,可在飯後吃水果或喝杯富含維生素C的果汁。

小補充:

  1. 動物性鐵質來源:
    蛋類
    貝類
    臟器類(ex.豬肝)
    肉類(紅肉:ex.牛、羊、豬)

[尿液] 尿液沉渣 (Urine Sediment)

什麼是尿液沉渣?

利用顯微鏡觀察尿液中成份的檢查方法。

為什麼要檢驗尿液沉渣?

  1. 診斷腎臟疾病。
  2. 診斷泌尿系統疾病。
  3. 診斷肝臟疾病。

 參考值

無沉渣。

該怎麼照顧自己呢?

  1. 若無飲水限制,每日飲水量應在2000-4000毫升,可維持每日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。
  2. 注重個人衛生,多喝水不憋尿。
  3. 每天清潔會陰部,保持會陰部乾淨及乾燥。
  4. 高血壓及糖尿病患是腎臟疾病的高危險群,更要積極控制血壓及血糖,延緩腎臟功能惡化。
  5. 適當補充蛋白質,例如牛肉、牛奶、乳酪、大豆、豆腐…等高蛋白食物,加強肝臟細胞再生及防止肝臟退化。
  6. 作息正常,睡眠充足,少量多餐,不暴飲暴食。
  7. 禁止飲酒,過量醃漬物、咖啡因及油炸食物。
  8. 在專業藥師的建議下,補充適當保護肝臟的健康食品。
  9. 某些藥物會影響肝臟及腎臟功能,發現指數異常時,應諮詢專業藥師或醫師。

若指數異常,請與專業藥師或醫師討論,勿自行尋求偏方改善。…

[尿液] 尿圓柱體 (Urinary Cast)

什麼是尿圓柱體?

尿液圓柱體是一種蛋白質的凝聚物,由腎小管上皮細胞分泌而來。

為什麼要檢驗尿圓柱體?

不同的疾病尿圓柱體會呈現不同顏色和外觀,幫助診斷腎臟疾病。

該怎麼照顧自己呢?

  1. 若無飲水限制,每日飲水量應在2000-4000毫升,可維持每日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。
  2. 注重個人衛生,多喝水不憋尿。
  3. 每天清潔會陰部,保持會陰部乾淨及乾燥。
  4. 高血壓及糖尿病患是腎臟疾病的高危險群,更要積極控制血壓及血糖,延緩腎臟功能惡化。
  5. 某些藥物會影響腎臟功能,發現指數異常時,應諮詢專業藥師或醫師。

若指數異常,請與專業藥師或醫師討論,勿自行尋求偏方改善。…

[尿液] 尿潛血 (Urine Occult Blood)

什麼是尿潛血?

尿液呈紅色,用肉眼就可以判斷(稱為血尿)。若少量出血,尿液的外觀正常,肉眼看不到,就必須進行尿潛血檢查。

為什麼要檢驗尿潛血?

可提早發現泌尿系統疾病。

 參考值

陰性

該怎麼照顧自己呢?

  1. 泌尿道感染是導致尿潛血的其中原因,因此注意個人衛生,多喝水不憋尿。
  2. 尿潛血的病因之一是尿結石,因此預防尿結石要注意 :
    • 若無飲水限制,每日飲水量應在2000-4000毫升,可維持每日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。可稀釋尿液防止尿石結晶形成,並能延緩結石增長速度。
    • 避免過度勞累,且適度的運動。
    • 根據結石的成分適當的調節飲食 :
      • 草酸鹽結石 : 少吃富含草酸的食物,如馬鈴薯、菠菜、啤酒、花生醬、豆腐、堅果、巧克力…等。
      • 磷酸鹽結石 : 低磷低鈣飲食,少吃肉鬆、肉乾、香腸、火腿、碳酸飲料、健素糖、啤酒酵母…等
      • 尿酸鹽結石 : 禁吃含普林豐富的食物,如肝、腎、紫菜、蘆筍、蝦及豆類…等。

若指數異常,請與專業藥師或醫師討論,勿自行尋求偏方改善。…

[尿液] 尿酮體 (Urine Ketone)

什麼是尿酮體?

脂肪酸的代謝副產物是酮體。當體內不正常地利用脂肪而非醣類作為主要能量來源時,酮體就會產生,再經由尿液排泄出來。

為什麼要檢驗尿酮體?

尿酮體若是陽性,反應出體內以脂肪作為主要能量來源而非醣類。

 參考值

陰性

該怎麼照顧自己呢?

  1. 均衡飲食,多喝水。
  2. 糖尿病患者若檢驗出尿酮體呈陽性,請儘速就醫。
  3. 避免不當減肥。
  4. 禁止飲酒。

若指數異常,請與專業藥師或醫師討論,勿自行尋求偏方改善。…

[尿液] 尿膽素原 (URO/Urobilinogen)

什麼是尿膽素原?

膽紅素是老化紅血球死亡代謝後的產物,分為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兩種,直接膽紅素藉由膽道排到腸道內,經過細菌的還原作用變成尿膽素原,正常情況下,只有少數的尿膽素原在血液中被吸收後,被排除到尿液裡。

為什麼要檢驗?

  1. 診斷溶血性貧血
  2. 診斷肝膽疾病。
  3. 診斷黃疸。

 參考值

1 mg/dl

該怎麼照顧自己呢?

  1. 適當補充蛋白質,例如牛肉、牛奶、乳酪、大豆、豆腐…等高蛋白食物,加強肝臟細胞再生及防止肝臟退化。
  2. 作息正常,睡眠充足,少量多餐,不暴飲暴食。
  3. 禁止飲酒,過量醃漬物、咖啡因及油炸食物。
  4. 在專業藥師的建議下,補充適當保護肝臟的健康食品。
  5. 某些藥物會影響肝臟功能,發現指數異常時,應諮詢專業藥師或醫師。

若指數異常,請與專業藥師或醫師討論,勿自行尋求偏方改善。…

[尿液] 尿糖 (Urine Sugar)

什麼是尿糖?

血液中的葡萄糖太高時(高血糖狀態),超過腎小管的再吸收能力,或是腎臟功能出了問題,葡萄糖就會由尿液排出。

為什麼要檢驗尿糖?

檢測腎臟功能及血液的葡萄糖濃度。

 參考值

陰性。(正常尿液中含量極少或無葡萄糖。)

該怎麼照顧自己呢?

  1. 藥物並非用來取代飲食控制,而是在飲食控制下,血糖值仍不理想時,才考慮使用。
  2. 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並控制糖分攝取。
  3. 血糖過高時,會頻尿甚至脫水,需適度補充水分。
  4. 某些藥物會使血糖上升,進而使葡萄糖由尿液排出,發現有尿糖時,應諮詢專業藥師或醫師。

若指數異常,請與專業藥師或醫師討論,勿自行尋求偏方改善。…

[尿液] 尿液酸鹼值 (Urine pH)

什麼是尿液酸鹼值?

腎臟經由腎小管再吸收的功能,來調節體內酸鹼平衡。

為什麼要檢驗尿液酸鹼值?

檢查尿液屬於酸性或鹼性,了解體內酸鹼平衡狀態。

 參考值

PH4.5 ~ 8.0

該怎麼照顧自己呢?

  1. 日常應均衡飲食,可依照尿液酸鹼度進行食物的選擇。
  2. 鹼性尿液者可多吃動物性食物,如肉類、魚類、蛋及米、麥、麵包、芋頭、馬鈴薯…等酸性食物,協助尿液偏酸。
  3. 酸性尿液者可多吃奶製品、大多數蔬菜及水果如海帶、海藻、香蕉、葡萄、蘋果、鳳梨、西瓜、奇異果、檸檬、橘子、柳丁…等鹼性食物,協助尿液偏鹼。
  4. 某些藥物會影響尿液酸鹼值,發現指數異常時,應諮詢專業藥師或醫師。

若指數異常,請與專業藥師或醫師討論,勿自行尋求偏方改善。…

[尿液] 尿蛋白 (Urine Protein)

什麼是尿蛋白?

腎臟由腎元構成,腎元中的腎絲球主要功能是過濾血液,保留有用的成分,排除不需要的代謝物及水分,並防止如蛋白質的大分子由腎臟流失,所以當腎功能受損時,會使蛋白質出現在尿液中,即是尿蛋白。其他原因,還有如血液中蛋白質增加,或是腎臟的近側腎小管再吸收異常,也有可能造成蛋白尿。

為什麼要檢驗尿蛋白?

檢查是否有腎臟疾病及評估嚴重程度。

 參考值

尿蛋白排出量 < 150 mg/日

該怎麼照顧自己呢?

  1. 飲食均衡、不可暴飲暴食,若長期暴飲暴食, 吃太多含蛋白質的食物,使腎臟有太大負擔,令腎功能受損,因此,飲食盡量均衡、清淡。
  2. 依照蛋白尿成因限制蛋白質的攝取。
  3. 預防感冒與過度疲勞,避免造成腎臟負擔。
  4. 保持適度的運動,運動不僅有益控制血糖、血壓, 對腎臟也有一定的幫助。
  5. 糖尿病患者與高血壓患者,應積極控制血糖與血壓,避免腎臟被進一步破壞。
  6. 某些藥物會影響腎功能,發現指數異常時,應諮詢專業藥師或醫師。

若指數異常,請與專業藥師或醫師討論,勿自行尋求偏方改善。…

[尿液] 尿液比重 (Urine Specific Gravity)

什麼是尿液比重?

是指尿液中尿液所含成分(電解質、蛋白質…等)與水分的比值。

為什麼要檢驗?

測量尿液中所含成分(電解質、蛋白質…等)的濃度,評估身體水分含量並協助診斷腎臟疾病。

 參考值

1.010~1030 g/ml

該怎麼照顧自己呢?

  1. 尿量多寡和每日攝取水份有關,若無特殊疾病,限制水分攝取,每日應飲用充足水份。
  2. 某些藥物會影響腎功能,進而影響尿液比重,發現指數異常時,應諮詢專業藥師或醫師。

若指數異常,請與專業藥師或醫師討論,勿自行尋求偏方改善。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