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來是這樣!到底是『瞑眩反應』還是『副作用』與『不良反應』(下篇)

一定有很多朋友從直銷業者或是保健品販售人員那邊聽過『瞑眩反應』四個字,大家都說那就是『排毒反應』、『好轉反應』。在西醫上,沒有這種說法,又假如不是中醫師這樣親口說,大概也沒有參考價值。

很多人會拿古書來佐證『瞑眩』兩個字,最常見的例如:《尚書說命篇》:「藥弗瞑眩,厥疾弗療。」

相信明眼人一定會注意到,這篇文章出處《尚書說命篇》不是『醫書』,而且古書一定要看前後文,不然語意可是會天差地遠。

如同《尚書說命篇》,前後文是:

命之曰:「朝夕納誨,以輔台德。若金,用汝作礪;若濟巨川,用汝作舟楫;若歲大旱,用汝作霖雨。啟乃心,沃朕心,若藥弗瞑眩,厥疾弗瘳;若跣弗視地,厥足用傷。惟暨乃僚,罔不同心,以匡乃辟。俾率先王,迪我高后,以康兆民。嗚呼!欽予時命,其惟有終。」

這邊不教中文,總之「藥弗瞑眩,厥疾弗療」這四個字不是在說什麼『瞑眩反應』,單純是商高宗論政的『比喻』而已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再查查『武丁中興』,商高宗可還做的真的不錯呢!

 

西醫,沒有『瞑眩反應』這名詞

暝眩,就是預期以外的藥效,現在我們統稱『副作用』或是『不良反應』。精確的說,可以預期且輕微的反應,我們稱『副作用』,任何不可預期不想要或者過度的反應,我們稱『毒性』,或是『不良反應』。

不過近年來,『適應症外使用;Off-Label Use』則又開啟另一個所謂非預期藥效的領域,例如減肥門診用甲狀腺素放在減肥配方裡面,有些人就會覺得心悸、手抖,這些是『瞑眩反應』?錯了,那是真的藥品的副作用產生,但它是預期性的『Off-Label Use』。

說穿了,『瞑眩反應』就是直銷『騙人的把戲』,有人買你的東西吃了拉肚子,你會說這是出了問題還是『瞑眩反應』?

笨蛋也說這是『瞑眩反應』,若說這是毒害或食物中毒,甚至產品有問題,一定被告到翻過去。

這種話術,不拿來騙錢,不然要做什麼?

又例如偏方中草藥敷上去,結果起了疹子,你要說這是『出了副作用』還是『瞑眩反應』?

懂了吧!
白痴才說這是副作用,會賠死啊!

所以,只有正牌中醫師有資格說『瞑眩反應』四個字,以後若還有人拿《尚書說命篇》:「藥弗瞑眩,厥疾弗療。」這句話來開頭的不名人士,建議大家可以轉頭就離開了。

當然,假如您想嗆他:『你懂個屁,我可是有在看TrueHealth的文章哪!』我們也不反對就是。

 

中醫的『瞑眩反應』是有可能的

以中醫來說,可能是真的好轉過程中所發生的反應,但也應該是『時間短而快速』,那種會說:『吃我們產品,短則十天,長則一個月,都可能會有瞑眩反應』的,各位朋友您就知道這是怎麼回事了。

請回歸專業,由真正的中醫師來替您解說,別亂聽直銷業者或是其他素人亂亂說了。

 

〔後記〕

本來那些啥反應,都是臆測之詞,廠商若有本事就量化它,把作用副作用寫清楚,但廠商就是不敢或不清楚,乾脆就亂講,矇消費者的,反而失去真正『暝眩反應』的定義,畢竟『食品不能訴求療效』,剛好有個躲避傘可以用,只要私底下說說沒被抓包也就過去了。

真正定義是什麼?
一個藥物我們都會定義它的LD50,為什麼?

這定義的意義就在於,研究室裡面了解這個藥物的作用,也很清楚這個藥物的使用劑量,甚至是血液半衰期,吸收分佈代謝等等各種動力學方面資訊,以及這些過程可能出現的反應。

有許多藥效和預期的反應因人而異的出現落差,LD50的公式可以套上,這個落差就會出現一定的副作用。

比如我們對有磯磷中毒患者打atropine,我們在急救的時候,許多資深老師就打到讓病患散瞳,如果發現散瞳效果降低就繼續打,這個{『療效的目的』>『副作用的可能藥害』,所以我們觀察這個『散瞳作用』,這個,就是所謂的『暝眩』,不過它還是定義在副作用的範圍。

而如果眼藥水點上atropine來散瞳,正好是我們要的作用,是不是說這個藥水沒有副作用呢?
也不是,它可能會讓鼻子乾燥乾癢,這又是另一個可預期的副作用。

所以我們定義後的『作用』與『副作用』,可以很清楚的顯示藥效與副作用同步性,而觀察此藥效以外副作用的同步範圍,在許多食品和中藥銷售者,就拿來說這是『暝眩反應』。

畢竟非專業人員,你要他說出生理學和藥理學也有困難,又或者明知道面對消費者,老是強調可能副作用或是可能有不良反應,你說,這產品是要賣給誰?

乾脆用這些聽不懂的詞兒,反正消費者好騙難教,只要口條聽起來是那麼一回事兒,聽的人也很爽,就可能比專業醫師或藥師說破嘴還能吸引更多粉絲。

不懂?
去youtube看看地下電台怎樣賣藥,差不多就那感覺啦!

而這也就是廣告食品與藥品,目前藥政單位不斷加強稽查與管理的部份,『把事實說出來,不讓民眾被訛詐』,也是我們專業醫藥人員,應該有的說明勇氣和社會責任。

 

延伸閱讀

原來是這樣!從藥物說明書來看『副作用』與『不良反應』(上篇)

 

認識藥物的「瞑眩反應」抗老防老
治療過程誘發的不適反應並非好轉或排毒現象 /蔡呈芳 台大醫院皮科醫師 1999.05.14
http://www.chikung.org.tw/txt/health/1999/99051401.htm

 

[su_facebook_big]

 

*誠摯邀請您加入True Health Line好友和True Health臉書粉絲團,透過Line和臉書粉絲團,True Health會與您分享最正確的健康資訊喔!
*假如您有
「藥品的副作用」
「健康食品的禁忌症」
「健康食品與藥品彼此的交互作用」

此三類問題,歡迎您透過Line來諮詢True Health 專業藥師。